原州东岳山,地接陇右,锦绣天成。山上寺庙林立,乃塞外第一名山。因此名“东岳”,号称小泰山。自古为佛道两教圣地。历朝历代,不乏圣僧仙道。 这年初夏的黄昏,夕阳倚在山头,摇摇欲坠。霞光辉映之中,不时掠过几只疾飞的燕子。 东岳山兰光寺沉浸在柔暖的余晖之中。 兰光寺始建于北魏时期,虽久经沧桑,然而雕梁画壁,仍不失古朴庄严。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金身。左右四间禅房,后面是四间厢房和一间厨房。 王明元,今年六十二岁,原是杨郎村奶牛厂厂长,自从在六盘山吃了败仗,老婆便和他离了婚,随后又被儿子赶出家门,只得带着他的父皇——天狼星猪族(也称魔族)米粒天皇老猪精四处乞讨。前年流落到原州城,被老尼姑招赘在兰光寺里。托名和尚,其实半句经文也不会念。每天只负责做饭,间或打扫殿宇。偶尔逢着白事,也去装作和尚念两天经,混吃两顿荤腥。 此时王明元正在厨房里汆散饭(黄米粥,里面放些土豆块)。不巧这几天厨房烟囱堵住了,满房浓烟抖乱,直呛得一声接一声地咳嗽,和着由冲天观传来的声声暮钟。 冲天观距兰光寺不上二里,观主姓张,本是北山村一位农家子弟,后来在此出家,是位得道的散仙。 张道士教着两个徒弟,一个叫宝瓶,一个叫宝炉。 张道士除了教徒弟些太乙道术,每日饮酒作歌,行踪不停。 两个徒弟每到早晨、中午、下午做好饭菜,就把观里的钟敲个三五十下,意思是说:师父,快回家吧!要吃饭了! 夕阳西下,兰光寺老尼姑吮着指头,望着大雄宝殿的匾额直流口水。 这匾额后面,不知什么时候筑了一个燕巢。两只燕子飞来飞去,叽叽喳喳,像是孵卵的样子。 老尼姑今年七十八岁,一副黄而皱的面皮,上面点缀着几十颗大黑麻子。因为齿发皆落,人称无牙师太。 老尼姑正垂涎咬舌的时候,王明元从大殿后面钻出来,身上散发出烟熏火燎的味道;被烟熏得黢黑的脸堆满笑意。 “娘子,饭做好了,快请用膳吧!” 老尼姑望了王明元一眼,指着燕窝道:“明元,把鸟...